AI会颠覆文学出版吗?
时间:2025-06-01 08:27:48来源:工人日报
AI是当前文学出版业内被高频提及的词汇。业内人士认为,AI在多方面改变了文学生产的生态,但出版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依然屹立不倒,AI会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新工具而非颠覆者。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业人士聚焦“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巩固壮大数字时代出版主阵地”主题建言献策。

“AI”无疑是会场内外最高频提及的词汇。

今年以来,无论是作者、读者、出版业者都反复被“AI入局”引发的各种新闻、判断颠覆认知:“AI一出,编辑将死”“AI将取代80%的写作者”“知名作家自认为写不过AI”……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冷静地指出,各种议论纷争下,最容易产生预言家。但事实上,出版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依然屹立不倒,AI会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新工具而非颠覆者。而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不能期望各类技术工具提供灵感和核心情节设置,否则将失去写作的能力。

AI向左,文学向右

“只有与具体的情境——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紧密相关,通过具体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来感受,文学才有意义。”韩敬群认为,这事实上与AI工具通过信息筛选、算法得出的文字从机制上便截然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

“例如写一个葡萄酒厂的厂长,这个人物必须熟悉葡萄酒生产的流程,有的作家就去互联网上搜索,而非亲自去体验。这种做法已经损害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在韩敬群看来,只有到现场去亲自体验葡萄酒如何生产,才能催生切实的灵感,让笔下的人物是鲜活的、有感情的、有感染力的。

前段时间,徐则臣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因成功被多种艺术形式改编而为文学界瞩目。作为这部小说的责编,韩敬群最近开始编辑一部徐则臣的新作,新作将多年来徐则臣的散文作品集中起来,按照一个作家从一代人中的“一个”成长为同代人标杆的“这一个”的思路重新编排。“这道工序恐怕只有编辑可以去做,文学编辑这个行业不会轻易被取代。”

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编室主任申丹丹对《工人日报》记者说:“文学作品输出的是情感,如果AI也能输出情感的话,恐怕人类要担心的不只是文学编辑这个职业的存亡了。”

记者将这个问题提给了DeepSeek:你认为你会取代人类作者进行文学创作吗?

答:不会取代,但可能成为强大的辅助工具,并与人类创作形成新的共生关系。

这是2025年5月29日的答案。

AI不会毁灭出版,但必然带来改变

理想中,AI可以替代人类日常生活中繁琐的重复性劳动,让人有余暇去从事文学艺术等创作。但目前的事实却是,“AI在写诗画画,我依然在扫地洗碗”——这是网上的热梗。

虽然AI能不能写出真正的诗来还有待争议,但它的确在多方面改变了文学生产的生态。

今年初,韩敬群因为一部有对外输出需求的作品去找一位老朋友,对方曾经开了一家很有名的翻译公司,没想到这个公司倒闭了。“这让我意识到AI对某些行业的影响。”韩敬群继续讲了一个事例:“那天我看到阿拉伯语翻译专家薛庆国发微信,他表示有一次尝试让机器翻译了一段东西,他认为翻译得还不错,可以打88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会思考以后的文学翻译是否也要由机器代替。”

“在作品的宣发方面,AI也会在相当程度上赋能编辑,它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触达目标读者,找到不同渠道适配的宣推方案。”申丹丹说,“同时,让可以日更一万字的作者日更8万字,甚至更多也非坏事,只要他能稳定地把握故事的脉络和人物的塑造,保持作品的可读性,AI就是在赋能他的创作。”

今年2月,阅文集团宣布旗下作家辅助创作产品“作家助手”已集成独立部署的DeepSeek-R1大模型,他们邀请全行业网文作家参与内测,共同探索AI赋能网文创作的最佳实践路径。《十月》杂志携手DeepSeek等AI工具,启动“县@智在出发”征文大赛,邀请文学爱好者与AI共同书写返乡叙事,参赛者可以借助AI创新写作形式。由此可见,多方都在积极探索AI辅助创作的边界。

在此次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黄志坚提出:现代出版要在守正创新、深度融合中浴火新生,要意识到出版的核心功能难以替代,技术始终是出版的好伙伴,但仍然要靠我们的选择与判断。

生活能提供AI不能取代的经验

5月27日采访当天,申丹丹给记者带了一本他们新出的书《来,下一位》。这本书记录了一名新手医生在自己的专业肛肠科及其他科室轮转的工作日常和见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医生工作和生活的窗口。

“律师、医生、记者,很多行业的从业者都有丰富的故事可以去讲述,正因为是他们亲身经历的,那些五味杂陈的情感体验才能更深刻地与读者共情共鸣。”申丹丹说,发现这些素人作者,让他们去讲述自己的故事,是近几年来她深耕的编辑方向之一。“他们写作的灵感,是AI无法提供的,他们的可贵之处也在于能将丰富的、难以想象的真实生活和人情世故传递给读者。也许是离奇的、也许是怪诞的,但它就是生活本真的东西。”

“现在作家写一个关于建筑工人的故事,一般不如这个工人自己讲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心事那么生动。”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作协主席谢有顺在此次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说,“这就是新大众文艺的力量。”在谢有顺看来,新大众文艺涵盖无名的写作者,呈现他们的生活,新大众中也可能涌现新的艺术家——写作的圈子被打破了,人人皆可是作者,“当越来越多创作者愿意写出自己的故事、说出自己的感受,这种磅礴的文艺力量就会显现出来”。

这让记者想起,韩敬群出版的新书《扬兮镇诗篇》,也是素人写作的作品,泛读几页,便如走进了一座江南小镇,故事平淡又有味道。“这种细腻的文学表达是AI无法传达给读者的。纯文学对于抵抗机器对人本身的异化至关重要。”北京语言大学读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季晟康提出,在AI时代,人们反而更需要人文式的内容。

标签:

最新
  • AI会颠覆文学出版吗?

    AI是当前文学出版业内被高频提及的词汇。业内人士认为,AI在多方面

  • 赵炎平:南极考察活动始终坚持“低干扰”和“最小必要”准则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

  • “天选减肥果”竟是它!低卡高纤还美味,多吃不怕胖

    夏天快到了,很多人的减肥计划纷纷提上日程。今天要给大家安利的,

  • 中免集团深度参与第五届消博会 文旅融合引领消费新时尚

    4月13日至18日,由商务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

  • 去年广东消委会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5.13亿元人民币

    据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下称广东消委会)14日通报,2024年,广东全省

  • 甘肃酒泉探新能源和六大装备制造业“串珠成链”

    中新网兰州2月25日电 (冯志军 刘潇)过去一年,中国最大的陆上风电

  • 2024年“两新”政策成效显著

    记者日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2024年,两新(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

  • 新疆打造“西部粮仓”,有何支撑?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2日电(陶拴科)眼下,随着气温回暖,新疆南部春小

  • 一些商家声称15天掌握核心技术、快速接单变现 年轻人如何避开AI网课陷阱

    大四学生王玄急于踩上AI时代风口,1999元的网课成了他交的第一笔学

  • 航拍平流雾下的海南昌江:犹如一幅“行走的水墨画”

    近日,海南昌江出现平流雾景观。从空中俯瞰,云雾似轻柔的薄纱,在

  • 西平县应急管理局召开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安排部署会

    为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疏导

  • 彩虹与冰瀑交相辉映 黄河壶口瀑布现2024年冬首次流凌

    12月16日,陕西延安,受强冷空气影响,位于秦晋大峡谷的陕西黄河壶

  • 短池游泳世锦赛收官日:中国蛙泳收获一金一银

    男子50米蛙泳决赛中,在此前三站世界杯包揽该项目冠军的覃海洋以25

  • “火车拉来的城市”山西阳泉如何打造对外开放门户?

    (高雨晴)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山西阳泉,如何打造对外开放门户?3

  • 入野听虫,来湖里“捡秋”啦!

    11月7日,由厦门市湖里区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主办的

  • 湖北南漳:呜音喇叭奏响楚韵遗音

    中新网襄阳10月13日电 题:湖北南漳:呜音喇叭奏响楚韵遗音记者

  • 旅游
    • 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燕郊号”盾构机顺利始发

    • 广西北部湾海域一油轮着火2人失联

    • 一窨井里发现两具男尸,身份确认!死因披露

    • 原神琳妮特值得养吗